市場很多產品的生產制造都需要用到MCU,如汽車制造、家用電器、數碼產品、工業控制等,這些領域的用到MUC,會有不同位數,如
8位MCU、16位MCU、32位MCU,主要是根據產品需要應用,面對這些不同位數的MCU,對于市場來說,同樣在相互競爭,接下來看看8位MCU未來市場千變萬化,MCU制造廠商如何應對。
市場一度出現的芯片短缺問題,讓很多外行對微控制器(MCU)這個名詞耳熟能詳。近期,MCU市場再次火爆起來。海外主要MCU廠商紛紛推出低價位的MCU,用32位MCU替換8位MCU一直是該領域的一個話題。
8位MCU市場各大廠商競爭
根據總線寬度的不同,MCU 通常可以分為 4 位、8 位、16 位和32位等不同類型。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,4位和16位MCU的應用案例越來越少,市場主要活躍于8位和32位MCU。在過去以機器控制和簡單指令為主的時代,8位單片機曾有過輝煌的日子,廣泛應用于遙控器、電源開關、鍵盤、鼠標、電機、機床等電子產品。持有該職位。固定市場。但隨著電子產品的智能化、網絡化,新設備將因網絡通信、工業控制、邊緣智能等高層次需求,向32位MCU靠攏。32位 MCU 已成為主流,并繼續蠶食 8 位市場。
對此,研究分析師及相關人員認為,這些MCU大廠一直以來都推出基于M0/M0+的32位產品。這一次,加快產品推出是一貫的做法,是做強低端市場的策略。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8位市場,因為現在這個行業比較薄,市場不好做。去年以來,整個消費市場的訂單縮水非常嚴重。對于主要專注于32位MCU的主要制造商,至少有8位MCU的訂單。
8位MCU市場競爭再次白熱化
8位MCU的很大優勢是成本
8位MCU面對32位MCU的“入侵”有哪些優勢,未來市場將如何發展? 對此,利益相關者認為8位MCU很大的優勢在于成本。8位MCU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,基于相關模型架構的8位MCU得到廣泛應用。迄今為止,已有多家廠商簡化了相關型號的8位MCU內核以滿足不同應用的需求,此類芯片產品顯示出很強的成本優勢。
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市場上8位MCU的價格已經很低了,廠商還是可以保持不錯的毛利率的。這對于32位MCU 來說是非常困難的。即使廠商設法將價格控制在1元以下,毛利也很差。官方還認為,8位MCU不會在短期內取代32位。32位與8位MCU相比,沒有體現出足夠的性價比。據相關平臺統計,2011-2020年4/8位MCU將占全球MCU產品的15%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邊緣空間智能化的發展,即使8位MCU已經存在很長時間,但大趨勢是用32位取而代之,尤其是在8位具有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增加。當對智能的需求超過成本時,位 MCU不再顯而易見,對用戶而言。官方指出,32位MCU采用的工藝技術越來越先進,不少新產品開始采用40nm或28nm工藝。這比8位MCU先進得多。8位MCU所表現出的功耗優勢,在工藝紅利上基本不存在。如果它再次失去價格優勢,它將被32位取代。
“目前M0核心產品的價格比較低,但是M0核心還有授權費用,所以32位的性價比暫時不能超過8位和16位。不過, M0位內核免費提供或針對某些特別市場提供,因此在性價比上可以與8位和16位競爭,其晶圓面積大,工藝節點小。
準備遷移到32位MCU
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,我國本土MCU企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。2021年,給本土MCU廠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。“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本土廠商投入到MCU市場的開發中,而這些廠商中的大多數都是基于32位的,”該負責人指出。不過,也應該看到,業內還有不少本土企業依然堅守8位市場。
“目前國內MCU廠商都在爭取盡快從8位MCU、16位MCU轉向32位MCU,8位MCU在短期內具有性價比優勢,但已經相對滯后,如果價格32位產品的下降,8位MCU可能沒有時間創新,也沒有更多的創新機會,產品受到的影響很大。
綜合所述,可了解到不同位數的MCU之間競爭是非常激烈,MCU對于產品的應用,不同的位數都會有不同領域的產品,市場的情況千變萬化,MCU制造商該如何應對呢。